长春工业大学关于2008年教学成果奖评审结果公示的通知
各学院及有关单位:
根据我校《关于开展2008年教学成果奖励工作的通知》,经个人申报和各学院及有关单位的初选、推荐,校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对申报的教学成果依照《长春工业大学2008年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实施办法》进行了评审,共评出“长春工业大学2008年教学成果奖”特等奖3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17项、三等奖26项,合计56项。
按照教学成果奖评审的异议期制度,现将56项获奖成果予以公示,公示期5天。
校级特等奖(3项)
| 序 号 | 成  果  名  称 | 完    成    人 | 完 成 单 位 | 
| 1 | “三结合、多模式”培养高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 张德江、熙  莹、王占礼、张海龙、张宝昌、李树君、孙  伟、刘海峰、张恩忠、肖  月 | 学  校 | 
| 2 | 地方工科院校教学运行模式与管理机制及管理办法、手段改革与实践 | 熙  莹、王占礼、张海龙、李树君、肖  月、张宝昌、刘英军、周子明 | 学  校 | 
| 3 | 地方高校工程实训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实践 | 毛志阳、刘  刚、王占礼、王晓东、母德强 | 工程训练中心 | 
校级一等奖(10项)
| 序 号 | 成  果  名  称 | 完    成    人 | 完 成 单 位 | 
| 1 | 《数据结构(C++版)》立体化教材(教材) | 王红梅、胡  明、王  涛、许建潮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 2 | 软件工程精品课程群建设与实践 | 李万龙、侯秀萍、郑山红、郑  虹、赵  辉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 3 | 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 王忠吉、王  涛、张友升、吴晓宁、胡文楠 | 工商管理学院 | 
| 4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研究 | 唐冰开、马光炎、吕国辉、李万波、李晓东、程  影、李业旗、吴相国 | 政治与行政学院 | 
| 5 | 专业方向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基地的建设 | 吴  化、杨  友、李雪松、严  莉、吴连波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 6 | “智能测控”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示范基地建设 | 姜长泓、韩顺杰、刘彦平、马海涛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 7 | 计算机软件基础课程群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胡  明、王红梅、王  涛、许建潮、党源源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 
| 8 | 结合数学学科建设构建工科数学创新型教学体系 | 董小刚、王新民、刘庆怀、闫  厉、李慧玲 | 基础科学学院 | 
| 9 | 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 尤  文、张德江、白文峰、刘克平、邱  东、于微波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 10 |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创新体系的整体设计及实验研究 | 孙晓春、王晓红、应瑞春、杨继华、樊少波 | 体育教研部 | 
校级二等奖(17项)
| 序 号 | 成  果  名  称 | 完    成    人 | 完 成 单 位 | 
| 1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设计》(教材) | 李奇涵、李广明、韦丽君、王庆来、刘唯达 | 机电工程学院 | 
| 2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 | 卢秀和、张德江、贾文超、侯云海、张海龙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 3 | “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 陈戈珩、王宏志、付  虹、吕洪武、应红霞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 4 | “导师学长制”的探索与实践 | 刘晓辉、王忠吉、王  涛、杜  洋、郑晓明 | 工商管理学院 | 
| 5 | 地方工科院校会计学科专业类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 陈晓园、刘  克、肖  月、高  媛、田  锐 | 工商管理学院 | 
| 6 | 化工类本科生按导师制培养的模式及方案研究 | 张  龙、夏天民、刘  芳、杨景伟、杜长海 | 化学工程学院 | 
| 7 | 化工原理课程建设系列改革研究与实践 | 李  然、杜长海、李天一、孙  德、李  伟 | 化学工程学院 | 
| 8 | 地方工科院校生物技术与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 李东风、薛东华、李晓玲、丛  娟、赵宝华 |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 
| 9 | 工科数学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闫  厉、董小刚、金鉴录、贺  莉、刘  铭 | 基础科学学院 | 
| 10 | 大学英语主体性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崔艳辉、彭又新、李秋英、赵红路、于菁华 | 外国语学院 | 
| 11 | 工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 葛  蔓、李树君、王明时、朱  华、李国娟 | 艺术设计学院 | 
| 12 | 地方工科大学计算机共同课《计算机程序设计》(C语言)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 纪澍琴、张淑华、韩志明、吴德胜、杨海波 |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 
| 13 | 地方工科类院校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及精品课建设 | 韩旭明、韩志明、张淑华、纪澍琴、张守伟 |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 
| 14 | 地方工科院校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 刘  影、赵志军、刘海峰、刘  洋、温  刚 | 高教所  教务处 白城师范学院 中国计量学院 | 
| 15 | 地方工科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及管理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 王占礼、熙  莹、张恩忠、刘英军、杨雪滢 | 教务处 | 
| 16 | 地方工科院校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刘海峰、王占礼、张宝昌、温  刚、张恩忠、崔  涛 | 教务处 | 
| 17 | “一、十、百、千、万”工程的研究与实践 | 李雁冰、张立波、尤海涛、杨文龙、王  丹 | 学生工作处 | 
 
校级三等奖(26项)
| 序 号 | 成  果  名  称 | 完    成    人 | 完 成 单 位 | 
| 1 | 《工程制图》(教材) | 李广明、郭晓兰、孙  锐、杨晓冬 | 机电工程学院 | 
| 2 | 材料成型与控制专业实践教学研究 |     张晓宇、吴  化、赵  宇、王柏树、任  毅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一汽铸造有限公司铸造一厂 | 
| 3 | 《直流调速系统》精品课程建设 | 侯云海、卢秀和、陈  娟、谢慕君、王志达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 4 | 《工厂供配电》教材 | 王玉华、王  蔚、孙  颖、王世荣、贾文超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 5 | 计算机仿真网络教学及其在大学生技能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上的研究与实践 | 张袅娜、于微波、魏远方、王冬梅、王甲福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 6 | 自动化专业课程自主学习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 李  慧、韩顺杰、白文峰、马海涛、邱  东 |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 
| 7 | 《微机系统与接口技术》课程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 | 李秀华、史东承、宋立明、朱兴宇、侯阿临 |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 
| 8 | 经管类开放共享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刘  克、吕天山、王  涛、张玉智、李叶光 | 工商管理学院 | 
| 9 | 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王  丹、王忠吉、马  辉、孙兆龙、鞠  鹏 | 工商管理学院 | 
| 10 | 电子商务专业“实践四级制”网络化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 王  涛、耿荣娜、刘泰然、唐  彬、肖  月 | 工商管理学院 | 
| 11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 于  立、赵春艳、杜  娟、赵晶晶、王洪英 | 工商管理学院 | 
| 12 | 运筹学课程建设与改革 | 王亚君、屈春艳、王忠吉、唐  彬、杜  洋 | 工商管理学院 | 
| 13 | 吉林省地方工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研究 | 张家成、肖  月、胡文楠、刘继伟、李慧男 | 工商管理学院 | 
| 14 | “会计学”精品课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高  媛、陈晓园、韩  梅、刘景波、杨  丛 | 工商管理学院 | 
| 15 | 地方工程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 孙正昊、韦  韧、向  鹏、冷  静 | 基础科学学院 | 
| 16 | 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 沈月娥、郑二为、李宝林 | 人文学院 | 
| 17 | 英语专业《英语精读》精品课程的发展建设 | 彭又新、姜春梅、刘  宇、赵红路、王海云 | 外国语学院 | 
| 18 | 高校英语教学新理念的研究与实践 | 王  革、王  轶 | 外国语学院 | 
| 19 | 地方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王海云、赵红路、崔艳辉、彭又新、万  莉 | 外国语学院 | 
| 20 | 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外语教学模式之研究 | 赵红路、王海云、刘  宇、姜春梅、刘欣欣 | 外国语学院 | 
| 21 | 工科类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 | 雒薇艳、李凤仙、王  芳、李仲德、王亚丽 | 艺术设计学院 | 
| 22 | 《环境艺术设计手绘表现技法》研究与教学实践(教材) | 李春郁、刁海涛、甘露平、屈彦波、李  广 | 艺术设计学院 吉林省典石装饰设计公司 吉林农业大学 | 
| 23 | 《教育电视系统》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 吴德胜、管媛辉、吕云祥、于  红、徐  曼 |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 
| 24 | 电脑图文设计系列教材改革(教材) | 刘久明、王立君、宫春洁、于  红、徐  曼 |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 
| 25 | 网络环境下教育技术专业教学平台及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 | 于  红、吴德胜、郭俊荣、张永第、徐  曼 | 信息传播工程学院 | 
| 26 | 工程实践教学中培养文科学生工程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改革与实践 | 李月晶、赵健闯、马东雄、于  舵、李晓东 | 工程训练中心 | 
 
任何单位和和个人如对以上成果有异议,须在公示期内向校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办公室提出,异议由奖励工作办公室负责协调处理。异议要以书面形式(包括必要的证明材料)提出。单位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姓名、通讯地址和电话;个人提出的异议,须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的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电话。不符合本规定和要求的异议,不予受理。奖励工作办公室对提出异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保密。
异议期结束后,学校正式公布获奖结果,并推荐获得校特等奖、一等奖的教学成果申报参评吉林省第六届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
来信来访接待机构:校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办公室(教务处教学研究科,综合楼207室)
联系人:肖月、张宝昌、张海龙。
受理电话:85716248;85716241;85716302。
公示截止日期:2009年2月27日
 
 
                                                 校教学成果奖励工作办公室
                                                                                                二○○九年二月二十三日